说起来,这两天A股真的挺热闹的。周末我在家刷手机,群里就炸锅了,大家都在聊政策又出新动作,感觉有点不一样哈。先说半导体这块儿吧,我印象里,10月11号,工信部啥的几个部门又搞了个服务型制造新政,听起来有点技术流,但大家都在说这其实等于给算力和AI送了个三年的政策礼包,我还特意拿小本记了一下,免得过几天又忘了。
然后半导体这边,那个大基金三期终于定方向了,之前消息都飘着,这次说是2000亿的资金,重点投设备和材料,单个项目能贴补到30%,这力度挺大,对吧?我有个做芯片的朋友,他说这种补贴其实能实打实缓解企业资金紧张。不是王婆卖瓜,我去年买过中微的股票,其实它也不完美,波动挺大,比较吃政策和订单。不过这轮补贴下来,他们那种做刻蚀机的,说不定能蹭到核心红利。
这次税收政策也挺有意思,我听说进口设备有的能免税,国产的如果达标了就从清单里拿掉,这不逼着企业升级嘛。上海那边,听说搞地方奖励的,这两年尤其卷,有的给了5个亿...不过我觉得这么大金额也不是谁都能拿到,主要还是得有技术。
钱这块儿,怎么说呢,北向资金动作比新闻还快,上周买了半导体28个亿,设备龙头持仓涨了0.8%。ETF那边,半导体相关一周申购45亿份,我看雪球上不少散户也在跟进,买ETF比买个股稳定一点。龙虎榜数据也看的出来,主力资金真就冲进去了,不过你知道,A股主力也不是每次都灵,之前也有冲进去结果横盘几周的...
业绩这块儿,看三季报预告,好像超九成公司都预喜。我去年踩过扬杰的坑,当时没看准业绩点,这次好像AI和汽车电子拉得挺猛,利润预增40%-50%,这个数据说实话蛮诱人的。长川那边据说订单排到2026年了,国产设备能做到98.7%的良率,比进口还便宜三成到一半...不过我还是觉得,有时候技术数据好,但订单不一定稳定,还是要盯着实际交付。
中药板块也炸了。医保改革试点15个省都卷起来了,核心点是病种付费标准提高,我同事家是做医保谈判的,她说这次能直接解决中药市场销量的问题,反而不用再靠降价抢客户了。片仔癀、广誉远这种有独家品种的,已经提前跟医保部门谈好四季度目标,业绩增速30%有戏。其实中药板块这些年一直低估,主要是政策没到位,这次增值税减免又延长到2027年,确实有点儿全方位扶持的意思。我看北向资金上周买了医药板块19个亿,PE也比五年均值低,估值修复这个逻辑是真存在。三季报要披露了,朋友说渠道好的公司可能还有惊喜,不过A股是这样的,报表一出来跌的大跌,小幅预喜涨的也不稳,还是要挑那些独家品种和渠道强的。
AI和算力那块儿吧,七部门下场发布了《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》,搞得好像很高大上,其实核心就:让算力和AI服务制造业。以前大家都说造芯片,盖机房,现在是要求真用起来,而且有实打实激励,比如企业数字化收入能减10%税,地方还给钱搞研发。这政策一出来,机构说未来三年工业AI市场空间要破千亿。英伟达H100芯片都卖到12万美元一颗了...我都怀疑他们是不是定错价了。中科曙光、浪潮信息这些国内算力龙头,被券商捧成金股了,ETF也就跟着一路申购,我看计算机ETF、智能制造ETF都涨了不少份额。
落地层面,我听一个做新能源的哥们说,他们公司用上AI质检后,生产效率提升20%,次品率降了三分之一。他还发了个朋友圈,特意晒那个商汤的工业大模型准确率,能做到99.5%。不过我觉得这种技术最长远,短期里股价不一定就跟业绩走,很多时候还是看政策给不给催化。
说到操作上,其实我这人比较谨慎,跟风追高老是被套。现在三大板块的机会都挺明显,关键还是要挑政策直接受益的公司。半导体看设备和材料龙头,像什么中微、或者中芯国际验证过的,不要去碰那种蹭热度的题材股。中药要挑进医保试点和渠道下沉好的,AI&算力板块分层选,上游服务器龙头、中游模型落地快的,下游就看能给企业省钱的方案服务商。
仓位上,我觉得别一次性梭哈,轻仓的话先来三成就行,看业绩预告再加仓。满仓的话可以趁机会调调,把那些前期涨太猛的题材股换出来,单一板块别超过四分之一仓。空仓的就慢慢来吧,等盘面确认再进也不迟,这种政策行情很多时候一开盘就见分晓,冲高回落也不少见。
但A股也是个讲故事的市场,别把什么都当成真金白银,伪概念、蹭热度的公司往往最后跌的最狠。我自己是设置止损的,亏到7%基本就砍,跌破20日线扛三天还不上去就认栽离场吧。
哦对,最后说两句,政策是好事,但业绩才是硬核。现在半导体、中药、AI和算力都拿到了政策和资金的双保险。但里面肯定有分化,有些公司光蹭热度,没技术没订单,涨得快也回得快。只有那些真有核心技术、能把政策红利变成实在业绩的企业,才值得长期持有。
反正投资就是这样...我自己也犯过错,追过题材踩过坑。现在觉得盯住政策和业绩,一步步做,心里才踏实。周一行情估计挺热闹,但别慌,慢慢挑,真正能走长远的,都是能靠得住的公司。
兴泊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